欧宝体育官网 分类>>

王保顺《再见法兰欧宝体育-官方体育娱乐平台足球·篮球·电竞投注首选平台克福

2025-10-26 20:03:0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欧宝体育,欧宝体育app,欧宝娱乐,欧宝体育官网,足球投注平台,电竞下注,注册送彩金,欧宝足球下注,欧宝篮球盘口,欧宝电竞投注,体育投注平台

王保顺《再见法兰欧宝体育-官方体育娱乐平台足球·篮球·电竞投注首选平台克福

  ,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出港,直奔它的目的地德国法兰克福。飞机上半数都是“老外”回德国的,另有在德就读的华人学生、打工仔、探亲者,还有中国教育报社组织的中国职业院校教师赴德考察团全体成员。

  我作为此次中国职业院校教师赴德考察团14人之一,有幸担任团长并全程参加为期13天的活动,甚感荣耀和激动。因为出这么远的差还是第一次。考察团中除北京的4名同行外,其余的都是河北省的中职校的校长。

  6月的天气初热偶凉,昼夜温差较大,随着飞机陡然盘旋出港,划过云层碧空,穿入那浩瀚无垠的天际,伴着繁星眨巴的夜幕,每个人的神情都是那样的安谧,大脑也似白开水那样平淡。像鱼肚子似的飞机座舱分公务、经济三段式,两侧两道横排8座型的。座舱靠背后面的电子屏既能显示飞行的路径、高度、速度、气温、时间等,还能翻看片子或游戏,大客机国际航班的平稳舒坦和温馨般的服务,带给乘客们胜出宾栈的感受。我似睡非睡地不时看看电子屏,飞机从北京出港后,途径海拉法尔、西西伯利亚、特雅尔、切博科萨雷、托轮、比得哥什等区域上空,如同抛物出的弧线横跨亚欧大陆。再瞧瞧其它指标,飞行高度在1至1.1万公尺,时速在830至937公里之间,舱内温度1315℃,机外温度在50至60℃之间。我睡了一觉儿,迷糊地眺一下舱外,像倒扣着的黑锅覆盖的地平线边透出了一道鱼肚白,手表显示北京时间上午11点。半个黄昏、一个黎明和上午的行程,使我下意识地感到,法兰克福,我们的目的地稍许就要到了。

  当旭日在欧洲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时刻,历时10个钟头20分钟的国航CA965客机,徐徐降落在法兰克福的国际机场上,乘客们顾不上洗脸刷牙,掂着行装,缓步出港。早已在大厅等候我们的德国“中国事务”总代理汪辉先生,操着半普通半上海的中国话,微笑着与每个考察团成员一一握手,互相介绍和寒暄一阵后,径直登上了停在那里的中巴车。

  到了德国的时间正好赶上周末和圣灵节,头三天不能进入学校培训,汪总煞费苦心地给我们一行安排了活动行程,由顾先生给我们担任导游。顾导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老家上海到德国“淘金”的。他来之前是一家国营企业的团干部、工程师,专业技能很有一套。在此后几天的行程中他既是导游又是翻译,大家颇为满意。

  距法兰克福150公里的斯特拉斯堡,是法国的第六大城市,被誉为“欧洲城”,也是我们考察团活动的第一站。虽然经过十几个小时空中和陆地的“漫游”,考察团成员均被异国他乡的“怡人风味”所吸引,饱满的神情忘记了疲惫。在顾导的带领下,我们先是来到了斯特拉斯堡这个现代化的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大厦的所在地,这里悬挂在广场上空的欧洲各国的国旗迎风招展,远远眺望像一道五彩风景线。足有半公里长的议会大厦沿河而建,法国的建筑师们用伽利略的抛物线勾勒建筑立面的轮廓,用开普勒的椭圆线界定建筑平面,两条曲线惟妙惟肖,使大厦自如而潇洒。一番拍照之后,顾导带领我们边走边看边讲。他介绍说,斯特拉斯堡是一座除巴黎之外唯一拥有国家大剧院的法国城市,它与德国比邻又泾渭难分,两国民族文化难得地融合在一起。走在斯特拉斯堡大街上,身临其境地被两侧的风景所迷醉,那一道道的运河桥梁纵横交错,沿途都是褐色屋顶,外墙用黑木条搭建的古旧房屋,古意盎然,窗台上的花卉迎风摇曳,偶尔经过的游船滑过水面,波光粼粼,充满了和谐及浪漫,使人惬意倍增。

  映衬着蓝天白云,吮吸着清爽气息,我们一顿饱餐后,来到了建于13世纪的经典教堂。在这个被维克多雨果描述它是“巨大与精美的完美结合”的地方,顾导带我们看了两处“精品”,一个是风琴台和它右下角著名的奇特装饰“大喊大叫的狮子”,实际上是一个大胡子男人的形象,用来抒发圣灵降临节的仪式;另一个就是闻名遐迩的天文钟和那些会动的小人了。它制造于1570年,现在每天中午12点半天文钟的罗盘转动,耶稣会向列队经过他面前的“偶人”三致祝福。

  6月12日一大早,淅淅的细雨使初夏的德国黑森林的滴滴湖地区气温骤降,我们下榻于湖旁的酒店,忽如由夏变秋的感觉。我赶紧穿上了两层衣服,开中巴车的司机约翰茨威格尔特,已是61岁的老师傅了(德国规定65岁退休),他仍穿着短袖夏衫,一边给我们往车上装放行礼,一边用浓重的德语讲:“这几天气温下降4-7度,你们备好衣服呐。”

  明洁舒畅的欧宝牌中巴车,在间断歇息的朦雨中,行驶在宽敞平坦、绿树花草环抱的高速公路上,透过车窗,眺入眼帘的是那郁郁葱葱的绿色和金黄色的植物,翠绿的草地顶着露珠像不分经纬的地毯一样,从眼前一直铺往远方的地平线,几乎看不到棕色的土地。顾导见我们赏景悦目,解释说:德国的气候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比河北的气候好多了,即便是深秋,树上的叶子也不会枯落、草地也不会萎荒。我们随车穿越了黑森林的鹿跳峡,来到了瑞士中部高原罗伊斯河出口与四州湖汇合处的文化名城卢塞恩,它8世纪建城,至今只有7万人口,像个“袖珍”城市。中世纪的教堂、塔楼,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厅、邸宅以及百年老店、长街古巷,可谓比比皆是。徜徉于被两河隔为南北两区的市中央,湖光水色映照城池美景,悠游其间,疑真疑幻。那静谧的湖泊、喷泉、中世纪鹅卵石的“古道”、巍峨连绵的雪山、家家户户都有壁画的老城购物店这里集中了瑞士风景画册上的所有元素。被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赞颂卢塞恩的石狮是“世界上最哀伤、最感人的石雕”的狮子纪念碑,向人们展示了悲伤的故事:一支箭深深地了濒临死亡的雄狮背上,狮子面露痛苦的神情,前爪按盾牌和长矛,盾牌上有瑞士国徽。这是为纪念1792年法国大革命,暴民攻击法国杜乐丽宫时,为保护法王路易十六及玛丽王后而牺牲的786名瑞士军官和警卫所建的纪念碑,意在儆尤后人,祁求世界和平。我们观后思绪万千,落花无言。

  在夕阳西斜的时分,我们一行又来到了历史文化积淀极深的海得堡。这个原为罗马帝国的军事堡垒具有800年战火历史,之后为一个领主的古城,依旧座落于青翠的山顶上。抬头仰望,外围城堡有几处被炮弹摧毁的痕迹,形成残垣断壁。城堡各个通道的门楼装饰得格外醒目,各式雕塑镶嵌着欧洲“幽香”的文化。古堡的后花园里有一个超大个的大圆啤酒桶,有两层小楼那么高,当地导游说是世界之最。绕着这个大皮桶走了半天才转了一圈,好家伙!就是让中国的武松喝这桶酒恐怕也够他喝半辈子了。我们前后上下浏览了一番,不时被城堡的特色所打动。它有点像“王子复仇记”电影里的景观,站在古堡的观景台上往下观赏,河流、老桥、树木、屋顶、教堂,整个轮廓如诗如画,枚不胜收。随着镁射灯光的闪烁,好几台数码相机留下了这难忘的瞬间。

  从第四天开始,我们一行“书归正传”了。给我们担任翻译的是中国南方人杨女士。她原本是到德国深造的外语高材生,移居在此已有十几年了,40来岁、中等身材,气质尤为高雅,明眸皓齿,落落大方。听她介绍,德国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7948万人口,人均CDP是我国的10倍。接下来的6天学习、参观、考察,都由黑森州文化教育部下属的奥芬巴赫市教育局安排。

  奥芬巴赫市教育部门对我们这个中国职业院校教师赴德考察团极为重视,接待的第一时间就为我们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主管职业教育的副局长托马尔先生在致欢迎辞的同时,详细介绍了奥芬巴赫市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环境等发展情况,并回答了我们饶有兴趣的话题。这种翻译“隔板”的对话,使我们的心情很舒缓,无意中打消了互不熟悉的拘谨。

  被称为“终生学习之家”的马克思埃特学校,是我们“坐班”学习的第一站。给我们报告和指导观摩的是该校的专业校长、副校长wehersohwel先生,他主管6个分校600名教师。留着长须、戴着眼睛、头顶光亮的这位近50岁的资深校长,滔滔不绝且眉飞色舞地给我们介绍办学情况:2002年政府提出把终生学习作为欧盟职业教育的目标,所有24个成员国在2013年完成计划。不参加职业教育在欧洲是找不到工作的。在德国学生从选择职业专业培养到就业,是非常认真专一的,只要就业的很少有人再更换职业。他们依据欧盟确立的15个产业结构培养的方向,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主导专业有商务、汽车工业、生物、科技制造等。他还说,这个学校是黑森州首家不用黑板、粉笔等旧教具的现代化学校(培训中心)。德国全日制教育是小学4年、初中5至6年、高中3年制。小孩从6岁开始读小学一年级。

  利用在学习休息的“空档”,奥芬巴赫市电视台和报社的两名记者采访了我,在杨翻译的精湛译释下,对方提出的“为什么来德学习,目的是什么,有哪些感想”等,我都妙语连珠式的予以精辟回答。话音刚落,一位记者向我做了个“OK”的手势,杨翻译说:“王校长真厉害,你把德国人给镇住了!”我回答:“哪里,哪里,还是杨博士译的好,是咱们中国人厉害啊!”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一群黄头发、蓝眼睛的学生围了过来,他们把我当“老外”,从他们那天真、黠慧的笑脸上流露出他们想告诉我什么。次日,听授课老师讲,当地的电视台、报纸都报道了他们采访我和团体学习考察的新闻。

  围绕德国职业教育及“双元制”,我们先后考察了3个学校(培训中心)、3个企业(公司),这些单位的称呼都难读难记难写,故简略之。不过,经过杨翻译“苦口婆心”的直译,我们还是渐渐地清晰了许多。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促使其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也是其“德国制造”领先于世界的“当家宝”。所谓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通俗地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Bernpshndenden schufe简称BBS)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企业为“一元”,职业学校为另“一元”。它最早的雏形是在十二、三世纪,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形成资本主义生产以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械大工业,随着机器的广泛使用,对劳动力的技能提出了必然要求,学徒制培训已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从国家到州、文化教育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均制定了法规或规划,使两个培训主体、两种教学内容、两种教材、两类师资、两种实施方式、两种身份、两类考试、两类证书、两种经费来源的科学、系统、奏效的良好运行体系。我个人理解,这种运行体系,校企双方就像两个火车皮之间的抓钩,越拽越紧;学生、职校与企业的关系犹如三环套,环环相扣,谁也离不开谁。

  在与德方校长、经理、师傅、学生的“零距离”接触中,我们常常为他们的认真、严谨的学教态度和扎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所敬仰,为他们良好的学习培训环境所打动,为学生的乐学而感动,为政府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高投入而激动。课堂溶于车间,车间即是课堂,局长兼教师,教师当“干部”,学生准师傅已形成“惯例”,小班精学细练实考成为定式。由行业协会组织的教师定期参加中央、全国统一时间的考试“冷酷无情”,有效保障了师资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质量。出于好奇和渴求,本人当即赋草诗两首:

  6月16日,阳光明媚,气温回升。中德双方的交流活动也达到了高潮。我们午饭后急匆匆地驱车来到黑森州教育部,等候在会议厅的部负责人,用激情的眼球、开怀的神态,向到场的每位中国客人发出友善、景仰、和蔼的微笑。在一片掌声中,我们围坐在环形敞亮的桌子边,喝咖啡、品果粒茶。当接见的正式仪式开始后,我作为考察团团长,与副团长北京的董老师一起,将一部分赠送礼物和一面锦旗送给了黑森州教育部的领导。“天下职教一家人,学习借鉴增友情。校际携手齐发展,东西共建地球村”,当杨翻译将旌旗上的这首诗译成德语时,在场的所有黑森州教育部官员都在前仰后合中,向我们伸出了大拇指。

  德国及欧盟体国家的经济、文化、人文理念、生活习惯等无不渗透着西方世界的“历史烙印”。考察中我们通过顾导和杨翻译了解了许多。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有高速公路和自行车的国家。高速路早在希特勒时期就诞生了。二战后的德国和欧洲经济空前复苏,发展态势咄咄逼人。在经济上不得不提具有“资本之城”雅称的法兰克福了,这里充满了多元文化的魅力,不仅是德国金融业和高科技业的象征,还是欧洲货币机构汇聚之地,遍布全城的400多家世界级银行、770家保险公司及无数个制造业,形成一个商业和文化的动感之都,传统和现代、繁华与宁静,从来没有如此完美的融合在一个城市里面;璀璨耀眼的摩天大楼与保护得极好的历史陈迹形成鲜明的比照。“资本之城”的土壤上开出了文化的奇葩,众多的博物馆在莱茵河两岸星罗棋布,无论是其数量还是质量都是无以伦比的;它还是全球重要的商品交易会的主办地,欧洲大陆上最大的货运、客运大港。法兰克福也是德国最大的机械城,由此造就了这个永不“睡眠”的城市。

  闻名于世的德国制造,以其一流的技术,精粹的装备,演绎出一幕幕“神话”。位于德国西南部的文化名城斯图加特,是奔驰汽车制造之地。在顾导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奔驰汽车博物馆。这里一直免费供游人参观,整个展馆外型像“奔驰”车头,里面上下4层分20多个展位,各类车款格式琳琅满目,从老式到新式、从轿车到跑车,从小巧玲珑到“水陆空”式,让我们大饱眼福,为之惊叹。真没想到奔驰车竞有这么多的品种款样色调,如此丰富让人着迷。呵呵,恨不得开上一辆就跑!此乃窥见到德国在装备制造、建筑业、能源业、信息工程等尖端技术方面征服世界工业科技的一幕。这些都得益于“双元制”支撑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对众多具有高素质产业大军的培养,才最终催生了今人折服的德国制造。

  在学习考察的间隙我们还实地参观了邻近几个国家的文化,从“欧洲首都”的布鲁塞尔原子球塔、皇宫广场、小尿童于连,到巴黎的圣母院、凯旋门、埃菲尔铁路、卢浮宫;从香榭里舍大街、老佛爷商场到“种钱不种地”的瑞士城;从比利时小镇滑铁卢、苏黎世火车站到荷兰桑斯安斯风车村;从欧洲第一大瀑布的莱茵河大瀑布到特里尔城亨利希马克思故居,美轮美奂的德国人会生活、法国人会浪漫、瑞士人会挣钱的比喻似乎活灵活现。

  欧洲人的生活理念古朴而时尚。双休日和节假日的法定休息连大街上的商店门市和货运汽车也“不放过”,照样闭门谢客。司机每天出车时间不能超过11个小时,况且无论大小车,所有乘车人员上车须系安全带,就是白天行驶多数也开灯行驶。他们的假日和业余夜生活极为丰富,居民的体育和娱乐活动都是会员制,收费很低。各种行会协会以家庭或民间团体参加为主,赛车、滑雪、攀岩、游泳、歌舞、网球、足球等俱乐部组织的活动,井然有序、健康、活泼。休假日在大街上、公路旁、浏览区成群结队的“橄榄式”活动络绎不绝。还有德国人掀起的“一天吃5种水果和蔬菜”的减肥生活倡导,已风靡各地,在城市里那似银蛇飞舞的双层敞透轻轨车,使众多“街民”在畅享“节能、环保、快捷”生活中,领略“潇洒走一回“的风韵。再就是那“逍遥挡不住,洋妞叼烟或牵狗”的民俗嗜好,更让人感悟到了欧洲人那种绿色生活、浪漫生活、健康生活的环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责任和大众行为。

  全部行程结束后,6月22日傍晚,中国职业院校教师赴德考察团一行14人,在我这个临时团长的带领下,在“幕从碧山下,山月随从归”的时刻,满怀着沉甸甸的收获与憧憬,离开美丽可爱的德国法兰克福了,蓦然回首,再瞥一眼流光溢彩的出港大厅,大家不约而同地呼出:“再见,法兰克福!”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