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体育官网 分类>>

欧宝体育-官方体育娱乐平台足球·篮球·电竞投注首选平台干货来袭!2025自发光显示产业研讨会亮点全览

2025-10-31 08:53:3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欧宝体育,欧宝体育app,欧宝娱乐,欧宝体育官网,足球投注平台,电竞下注,注册送彩金,欧宝足球下注,欧宝篮球盘口,欧宝电竞投注,体育投注平台10月30日,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LEDinside与集邦Display在金茂深圳JW万豪酒店举行2025自发光显示产业研讨会。来自显示产业链的多位专家以及TrendForce分析师在会上发表专题演讲,深入剖析自发光显示的发展前景与未来机遇。

  会议伊始,TrendForce集邦咨询总经理樊晓莉发表致辞。她向所有嘉宾致以热情的欢迎与诚挚的谢意,并对自发光显示产业的发展前景寄予厚望。

  随后,TrendForce分析师以及自发光显示产业链的多位专家相继进行了精彩演讲。以下为各位嘉宾的主要分享内容:

  下半年来,Micro LED在穿戴、大尺寸、车用显示、近眼显示及非显示应用领域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思考。尽管仍有难关要闯,但其商用化的进程也加快了,释放了未来可期的信号。

  穿戴方面,Garmin手表的发布意味着Micro LED用于穿戴装置上依旧具备技术独特性,并且其与传感器集成的能力也一直是一个重要技术优势和商业化指标,但在真正规模化走向消费市场之前,还需解决高成本、高功耗等问题。

  大型显示器方面,以三星、LG、辰显光电、天马、BOE京东方等为代表的厂商,已经将100英寸以上Micro LED电视/显示屏产品的量产提上了日程。降本是众多厂商的共同目标,现阶段Micro LED的成本主要来自Micro LED COC,此环节的成本受订单量、芯片尺寸、出货标准、出货良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芯片尺寸微缩是降本最有效的途径。此外,大尺寸拼接应用背板大型化趋势逐渐成形,也可望为改善生产良率并压缩生产产生一定助益。

  车用显示方面,汽车显示器在白天(高亮度需求)和夜晚(高对比度需求)面临截然不同的挑战,而Micro LED凭借其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特性,正以各种形式整合进汽车环境,目前主要面临高温下色偏问题等挑战。

  显示应用之外,Micro LED在照明、光通信等非显示应用场景也展现出潜能。其中,Micro LED自适应性头灯将在协助车厂引领车灯照明智能化未来上扮演重要角色,现已导入大众、保时捷、蔚来、欧宝、奥迪等车型中。同时,Micro LED光互连技术适配AI服务器机柜内部的互连需求,已获得了Apple、Microsoft以及NVIDIA等多家大厂的评估和投入。

  当前,随着Mini/Micro LED 显示技术的加速迭代,行业正面临着器件尺寸进一步缩小、Micro LED进度受限以及芯片微缩与PCB精度之间成本压力加剧等挑战。

  作为一种将Mini/Micro LED芯片通过巨量转移技术在芯片级层面封装,实现自发光显示的方案,MIP技术正赋能显示行业革新,实现了“封装即模组”,通过模组化打开了下游生态的瓶颈,具备成本优势和可模块化等产业化优势。目前,MIP技术发展进程比预期更快,产业正撕掉“高价小众”标签,从产品化向商业化加速迈进。多元化应用方面,MIP正承接Micro LED,突破消费级市场,走进Micro Pitch级生态,应用场景拓宽至车载中控、家庭影院电视、近眼显示(穿戴、AR)等更多领域。

  MIP+面板的生态构建,关键在于突破成本控制、强化技术工艺和构建下游生态。国星光电正以MIP器件为核心,推出ALL-STAR AS面板系列,实现“底层重构显示革新”。AS系列面板是微缩化显示的理想方案,可实现均匀墨色和极致对比度,且面板息屏状态下呈现深邃纯黑。面向未来,国星光电将通过“MIP+面板+AI+场景服务”构建LED显示新价值。产能规划方面,国星光电已在南庄吉利产业园(佛山禅城)扩产落地,全面承接新型显示以及 Micro LED显示的到来。

  LED显示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非理性的竞争与“内卷”、标准缺失与合规性挑战,以及客户需求升级与价值误区。

  在行业合规方面,LED显示屏安全事故频发,行业乱象层出不穷,问题的根源在于“虽有法规,缺乏监管”。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告,LED电子显示屏明确属于3C认证范围,但市面上充斥着“问题3C”产品,成为公共安全的“隐形炸弹”,严重损害行业整体声誉。针对此类现象尽管已有执法案例,但是仍有大量无3C认证产品处于监管“盲区”,诸多潜藏的问题没有被发现和重视。

  因此,艾比森倡议,LED显示行业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合法合规是必由之路。行业应推行品质合规,杜绝无3C认证的违规产品流入市场;推行经营合规,恪守商业道德,避免恶性竞争;并推行绿色合规,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践行节能减碳。

  艾比森强调,其技术领先源于客户真实需求。公司采用IPD流程架构进行需求管理及产品/技术规划和开发,不断挖掘和满足客户需求,推动产品持续迭代。在同质化严重(外观趋同率82%)的市场中,技术领先不仅是规避价格战的有效手段,更是实现价值创新的核心路径。因此,艾比森倡议业界告别内卷,上下游伙伴协同创新,用户优先选择具有3C认证的合规产品,共同抓住LED赋能千行百业的时代机遇。

  直显COG技术优势总结为“亮薄平轻畅”五个特点。其中,“亮”指高亮度和高对比度,“薄”体现为支持纤薄AIO产品设计,“平”代表平整度高,拼缝尺寸小,拼接单元大尺寸化带来的优势——拼缝数量减少以及拼装效率提升,“轻”指支持超轻AIO产品设计,“畅”指采用AM点对点直驱技术,单个像素独立可控,亮度均衡。凭借上述优势,COG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高端家庭影院、会议一体机、设计仿真、商用展示、展览展示及视听演播等多元场景。

  在技术趋势方面,京东方晶芯科技总结出三个主要方向:一是像素间距的微缩化。得益于细精化的玻璃基制程工艺,COG的Pad gap可达到um级别,突破了常规产品的Pitch下限,可适配私人家庭影院及高端TV等P0.5的应用。

  二是模组的大尺寸化。玻璃基板具有低涨缩系数和微米级制程精度等技术特征,使得模组在大尺寸化方向上更具加工优势。目前直显COG模组从8.9”逐步向13”~17”迭代,随着直显COG的市场化推进和配套设备尺寸升级,必将推动显示拼接模块朝着更大尺寸发展。

  三是超黑表面封装极致黑态。COG产品封装的L值可达19,反射率低于2.5%,实现极致黑显示;相比之下,常规直显产品的L值约为28,反射率约5%。

  京东方晶芯科技自启动第一代COG产品研发以来,历经八年技术积累。公司于2021年12月发布第一代产品,2023年5月推出第二代产品。未来,京东方晶芯科技将进一步深化产业合作与协同开发,持续释放COG技术的价值潜力,推动产业共创共赢。

  当前电影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双重挑战:行业内存在同质化竞争,行业外则遭遇互联网和手机屏的强烈冲击,导致消费时间被掠夺,消费者习惯也随之改变,电影的“故事”属性被削弱,通过显示技术升级和内容创新来重塑影院的”体验”和”社交“价值,成为行业突围的关键。

  时代华影凭借其HeyLED电影屏解决方案,正推动电影放映技术的革新。该方案以LED主动发光显示替代了传统放映技术,并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突破了国外厂商在DLP图像芯片等领域的长期垄断。

  HeyLED电影屏在关键参数上超越了传统DLP技术,其300 nit的高亮度加上低串扰率,解决了3D电影画面昏暗、晕眩问题,并支持开灯亮场的多场景应用,使得影院从熟人社交拓宽到生人社交;超60,000:1的超高对比度结合HDR技术,能呈现纯黑效果与丰富的暗部细节,可支持裸眼3D及悬浮3D视效;此外,160°宽视角使得任何角度观看电影画面都清晰明亮。

  面向未来,陈卫军表示,时代华影致力于以沉浸式直播和AIGC技术打通内容瓶颈,利用LED电影屏技术拓展场景边界,为影院开辟“内容+场景”的新增长曲线。

  基于HeyLED电影屏的高亮度和技术优势,影厅功能得以升级兼容企业活动、婚礼、生日会、电竞赛事和沉浸式直播等多元运营,打造娱乐综合体。陈卫军强调,LED电影屏的核心价值在于空间交互,显示技术与AIGC的持续迭代,将推动大屏显示功能从信息传递升级到视觉体验。

  当前,全球显示行业正面临宏观经济增长乏力、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以及传统互联网增长放缓等主要挑战。与此同时,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崛起,“AI+”应用赋能各行各业,工业4.0等新业态的发展不断驱动显示载体新需求。在此背景下,MLED市场产值及各细分市场保持成长的态势。

  面对此发展机遇,TCL华星将MLED打造为继LCD、OLED之后的第三大技术路线,作为全场景布局的重要一步。2025年,TCL华星重点布局的MLED项目COB直显产品实现量产。未来,TCL华星将围绕“产品突破、提供标品+客户定制”、“制造效率优势、自动化+数字化赋能”、“品质体系完善”及 “上下游厂商协同,技术赋能”的业务策略,逐年推出覆盖各间距的室内、户外显示屏产品。

  当前,COB产品化尚处于初级阶段,仍有产品痛点亟待解决,为此,在技术研发策略上,TCL华星规划基于“APEX臻图”品牌,以成本、画质、能效三位一体形成技术解决方案。从光学材料、驱动架构、COG直显、模组大板化、轻量化与多形态到仿真能力建设,实现各个维度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朝着“大尺寸领域的领导者”的目标前进,为行业提供全技术、全尺寸显示解决方案,并将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推动MLED商业化应用,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

  Micro-LED微显示可用于AR/MR/VR、HUD及微投影,其中AR最具成长空间,而光学模组成本占比高达43%,Micro-LED+光波导被视为轻量化AR的理想光引擎。目前,Micro-LED微显示的全彩技术、键合、衬底等均有不同的技术路线。

  其中,在Micro-LED产业逐渐朝向更大尺寸衬底发展的背景,硅衬底(GaN-on-Si)技术被视为最佳产业化方案,而大尺寸硅衬底GaN也是Micro-LED微显的主流路线英寸的蓝宝石衬底,硅衬底更易扩展至8英寸并向12英寸演进,同时具备衬底成本低、波长一致性高、可兼容CMOS工艺以及便于无损剥离等优势。

  作为全球硅衬底GaN技术的领先者,晶能光电深耕硅衬底GaN技术近20年,率先突破12英寸硅衬底GaN基RGB三基色Micro-LED外延,可与最先进的硅CMOS制程兼容。产品方面,晶能光电已开发覆盖365–650nm的全色系8英寸外延片,其中,硅衬底蓝光LED的EQE峰值接近80%,绿光约为50%,公司也在持续推进InGaN红光外延技术及硅衬底高PPI Micro-LED阵列技术的研发工作。

  晶能光电认为,随着硅衬底GaN 基Micro-LED技术向8英寸和12英寸演进,以及基于硅衬底Micro-LED的各种全彩技术(量子点光刻,三色堆叠,三色合光)的发展, 硅衬底Micro-LED一定会迎来大规模产业机遇。

  无极Infinity MLED超高画质解决方案引发行业关注。该方案通过控制系统、智能算法与PWM+PAM混合驱动IC的深度融合,带来高峰值亮度、高动态范围、高灰阶级数、高刷新、高色准与低功耗、低温升的“五高两低”特点,为MLED屏带来非凡显示效果。

  传统LED显示屏依赖脉宽调制(PWM)技术,即在电流恒定的情况下,仅通过改变LED的点亮时间来调节亮度。而诺瓦星云的“无极”方案则引入了脉幅调制(PAM)作为第二个控制维度。方案所搭载的TBS PWM+PAM混合驱动IC,能针对每一帧图像,在控制点亮时间(PWM)的基础上,实时调节每一颗LED灯的驱动电流(PAM),从而释放了发光芯片的极致潜力。

  这种双维度控制带来了性能的提升。首先,在灰阶表现上,通过增加n bit的电流控制,总灰阶级数得以大幅提升。在刷新率上,混合驱动可通过降低电流、增加脉冲数的方式,使低灰阶刷新率轻松倍增(例如从60Hz提升至360Hz),解决了传统技术的低灰闪烁难题。在亮度方面,该方案能智能地将图像暗部节省的功率重新分配给高亮区域,实现高达2倍的峰值亮度。

  同时,尽管改变电流会导致波长漂移,但“无极”方案依靠其核心算法和高位深灰度,能精准计算并随时调整补色量,确保了极高的色准度(Delta E 2)。在能效方面,系统可智能调配PWM与PAM组合,让LED芯片始终工作在最高效的发光区间,从而显著降低了功耗和温升。

  Micro LED红光技术是行业公认的难点,也是实现高性能全彩显示的关键,为突破这一瓶颈,产业形成了铝镓铟磷、量子点色转换、氮化铟镓基红光的技术路线。

  鸿石智能创新推出量子点色转换(QDPR)技术,该技术将量子点材料与光刻胶(Photoresist)结合,通过半导体光刻工艺在晶圆上实现纳米级的精准图案化,该技术使得单红光亮度峰值达到了200万nits,超越了部分采用原生铝镓铟磷材料的红光芯片。

  受益于量子点材料的窄半峰宽特性,该光机实现了令人惊叹的宽色域。高达109.89% NTSC、114.37% DCI-P3和155.15% sRGB的覆盖率,确保了虚拟影像的色彩与现实世界无缝融合,让用户体验更加沉浸和线万尼特白光亮度的单片全彩微显示光芯片AC3,该产品使用鸿石智能独创的混合堆叠结构(HSS™)。

  这一结构融合了两次晶圆键合技术与一次量子颜色转换技术,巧妙实现了蓝绿外延片的集成以及红光的精准呈现。混合堆叠结构创新设计不仅简化了Micro LED芯片的制造工艺,更在光电转换效率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目前,鸿石智能已实现Micro LED单绿色产品量产及出货。在生产工艺方面,鸿石智能的优势在于采用了8寸wafer级硅基氮化镓芯片生产工艺。

  鸿石智能已将混合键合技术应用于第三代技术平台,并已开发出新品。在应用拓展上,鸿石智能正推动Micro LED在AI-AR HUD智能头盔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在车灯、投影等领域积极探索。

  鸿石智能Micro LED彩色化布局,兼顾前沿探索和实用落地两个技术迭代路线。随着下一代技术平台的建成,将进一步扩展Micro LED的应用领域。

  眼镜是当下AI功能与头戴装置结合的最适宜设备,国际大厂为了尽早突显其AI实力,在时间压力与产品推出两者间寻求平衡,多半选择在AR眼镜发布之前,先推出AI眼镜。现阶段,AR眼镜品牌的开发与出货主力都集中在中国市场。结合实际使用需求来看,轻量、便携、长续航力、以及够用的视野将是主流AR眼镜产品优先考量的因素。

  在显示技术上,目前主要是LCoS、OLEDoS、LEDoS三种技术并行。其中,LEDoS逐渐受到市场的高度期待,具体表现在多样化全彩化技术创造更多可能,包含三色合光(X-Cube)、量子点色转换、垂直堆叠。此外,键合技术也呈现出技术路线的多样化发展,包含Die to Die、Wafer to Wafer、Die to Wafer to Wafer,将在效率和问题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帮助解决热膨胀系数和尺寸不匹配问题。在OLEDoS方面,由于国内厂商积极投资WOLED+Color Filter技术型态,过去由索尼独霸的供给格局也将逐渐被突破。LCoS作为目前综合表现最均衡的光引擎技术选项,正在持续探索平面光学技术,追求规格的极致化。另外,显示光引擎功耗的高或低至关重要。

  得益于紧凑的设计和优异的透光性,光波导成为AR眼镜光学技术的首选,而材料的探索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其中,衍射光波导是目前的主流方案之一,主要的加工方法是纳米压印和光刻技术。而Meta Orion采用SiC光波导搭配双面光栅,则开启了新材料采用的想象空间。目前,从产业链分布和产能状况来看,SiC光波导主力为中国市场厂商,未来该技术能否普及,关键也在于中国供应链的协同发展的进度。

  展望整个近眼显示市场,在VR/MR领域,显示技术焦点将从LCD转向OLEDoS;在AR眼镜领域,OLEDoS、LCoS与LEDoS三大技术将构筑未来五年显示光引擎的主轴。

  Micro LED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显示技术,其外延量产正面临诸多技术挑战与解决需求。随着像素尺寸不断缩小至微米级,市场对零缺陷、高均匀性的外延层提出了极致要求。

  AIXTRON作为沉积设备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凭借其G10系列产品,特别是针对GaN基蓝绿光Micro LED的AIX G5+C和针对GaAs基红光Micro LED的G10-AsP平台,通过其独特的行星式反应器技术,实现了极致的波长均匀性、超低的缺陷密度的行业领先水平。

  该系列产品为穿戴设备、车载显示和AR等高端应用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坚实可靠的量产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攻克量产瓶颈,把握市场机遇。

  当前智能眼镜行业体量不大,但是增速很快。尽管全球约有25亿副眼镜存量,但目前智能眼镜渗透率不到1%。AR眼镜的发展瓶颈体现在应用生态匮乏、成本高企以及市场规模难以突破,同时硬件性能与用户体验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矛盾。

  AI应用的诞生,解决智能眼镜困扰多年的难题,为智能眼镜从科技爱好者、发烧友圈子走向普通大众消费提供了可能。影目科技认为,AI拍照眼镜将率先爆发,原因在于硬件上做了减法,同时,AI大模型解决了眼镜的软件与应用生态困扰,并且AI应用降低了眼镜的算力要求,为轻量化提供了机会。

  AI拍照眼镜是实现大众化的第一步,而AI+AR才是终极形态,产品形态会从AI拍照眼镜(无显示)逐步进化到AI+AR眼镜(单绿显示),再到AI+AR眼镜(全彩显示),对应眼镜端AI算力方案有端边云协同和端云协同。

  影目科技成立于2020年底,以消费级AR眼镜这一产品终端为业务核心,是国内最早实现量产的无线一体式消费级AR眼镜的厂商。从2021年开始,影目已发布了5-6款AR、AI智能眼镜,据悉,影目全系列产品销量突破10万台,在一体式智能眼镜领域连续4年位居国内销量第一。

  影目科技产品布局清晰,主要是三个系列,即:Air系列是全彩显示,超强性能,主打技术旗舰方向,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就是其Air3,接连被Gizmodo、Trend等媒体评为“2025年最佳智能眼镜产品”;Go系列主要是单绿显示,主打信息提示与AI应用;X系列就是不带屏幕显示的拍照AI眼镜。

  近期新发布的INMO Go3,采用Micro LED+衍射光波导双目显示,入眼亮度可达1500nits(可调);以其时尚轻薄的外观(镜腿处仅8mm),镜框采用高强度且轻便的7系航空铝镁合金,以CNC五轴精雕工艺制作,尽量高级质感。功能应用上,INMO Go3在其一贯优势翻译领域,再度提升,增加了AI离线翻译、拍照识别翻译等应用,满足用户多场景翻译需求;还接入了很多AI应用,如AI人脸识别,助力商务人士摆脱脸盲尴尬;AI会议记录,能够帮助总结、提炼、自动生成清晰的会议记要,并同步整理好待办事项等,让AI应用更贴近用户需求。

  TrendForce资料显示,2025年国内LED显示屏市场需求没有明显好转,且由于LCD厂商的大举进入及COB产能的持续扩大,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海外市场部分,分两大阵营看,一是欧美等发达地区,受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影响,终端需求增长较为乏力,部分高端应用场景受到较大的影响,如虚拟拍摄市场;二是亚非拉等非发达经济体地区,LED显示屏的普及度继续提升,推动市场成长。

  综合来看,TrendForce预估2025年全球LED显示屏市场规模微幅成长至75亿美金。从细分领域看,2025年LED一体机市场由于海外会议与教育市场的需求,出货量继续保持成长;LED电影屏市场,由于成本的下滑,中国市场新安装量继续创新高,推动出货量继续增长。从竞争格局看,由于京东方、TCL华星光电和惠科等LCD厂商的大举进入,未来产业链分工将会更加明确,市场竞争也将上升至新的高度,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环境将会被进一步压缩。

  长期看来,未来LED显示屏市场三大增长趋势不变,继续向非发达经济体市场渗透,继续向中小型客户渗透,继续向新兴应用推进,因此预计2029年全球LED显示屏市场规模有望成长至102亿美金。

  在演讲嘉宾、参会观众以及TCL华星光电、爱思强中国、国星光电、京东方晶芯科技、晶能光电、雷曼光电、艾比森、时代华影、影目科技、诺瓦星云、鸿石智能等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下,2025 TrendForce集邦咨询自发光显示产业研讨会圆满收官!期待自发光显示产业继续保持创新活力,蓬勃向上,引领显示技术迈入全新的繁荣时代!

  更多LED显示屏市场深入行情,点击小程序了解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2026全球LED显示屏市场展望与价格成本分析》报告。

搜索